雕刻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匠人运用手中的工具,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通过细致入微地刻画,恰到好处地展现出来。在他们手中,一块块“璞玉”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景晴正是那个创造“生命”的人。
6月4日,丹东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的一间工作室内,传来了雕刻的声响。走进屋中,角落中有一人手中拿着雕刻笔在杯壁之上作画。那人便是景晴。在雕刻这一行,她已经从事了近10年时光。
回忆最开始与艺术结缘,景晴要感谢她的父亲。1968年,景晴生于宽甸,她的父亲是一名教师,受其影响,很小的时候,她就对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好字画诗文这些中国传统文化。1989年,从辽东学院(前身)毕业后,她即投身与美术相关的工作。2012年的一天,弟弟找到景晴,希望她设计一些玉雕的底稿。在翻阅资料时,她对雕刻有了更深的理解,并喜欢上了这门艺术,开始试着自己雕刻。“雕刻的工具太重,而且玉石太硬,实在是刻不动。”面对困难,景晴开始翻阅资料,寻找破解之法。beat365官网最终,她发现玉石雕刻中有一个专业名词:玉石线雕。明确了突破的方向,她开始思考能否将其与绘画相结合。由于缺少经验,她开始遍访宽甸当地的雕刻师傅。在此期间,她结识了自己雕刻方面的启蒙老师耿保平。与他的交谈中,景晴对雕刻有了新的认知,在思想不断地碰撞中,萌生了采用小型雕刻机,使用线刻技艺雕刻的想法。
起初,景晴对这样的尝试并没有信心,但随着不断地练习,她发现将绘画融入线刻之中,用线条的形式去雕刻,可以将题材展现得更为丰富,使画面的层次感更好。2013年,她带着一件以东北雪乡为题材创作的作品,参加了工艺美术比赛,收获了铜奖。“这是对我的一种认可,说明这种新的尝试方向是对的。”景晴说。
载誉归来,景晴又投入到对技艺的钻研中。随着技艺不断提高, 2017年,她成为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宽甸线刻石画技艺”传承人。同年,又被评为辽宁省工艺美术大师。她身上的担子更重了,开始思考如何去宣传自己的家乡。“从丹东的老照片上,我找到了灵感。”在景晴的工作室中,挂着几件以老安东时期的照片为题材,等比例制作的陶瓷雕刻作品,这些作品是由她和另外两位师傅共同完成,命名为《忆安东》。在2019年中国漆器艺术精品展暨中国扬州工艺美术精品展上,该作品获得了“漆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也凭借该作品,许多人认识了丹东。
2019年,景晴被丹东市民族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聘为客座教授,开始教授学生们线刻技艺。“只要有人愿意学,我很乐意去教。”景晴说,她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投身这门技艺,共同将其传承下去。
线刻是以阴线或阳线作为造型手段,以玉石、青铜等为艺术载体,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独特艺术形式。骨器上线刻是原始社会雕刻的萌芽,是现存最早的雕刻品种。线刻石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玉与线雕的结合更是近乎完美的杰作,天作之合,堪称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