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红木家具产业中心——大涌镇,一位工匠正在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近日,当记者走进厉国阳的工作室时,机器的轰鸣声与手工雕刻的木屑香气交织,宛如一曲交响乐,展示出红木雕刻的独特魅力。作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厉国阳不仅是中山市国阳雕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艺术总监,更是中国红木行业的佼佼者。他手持刻刀,专注地雕琢着花鸟纹样,他的内心不禁涌出满满的成就感。“在这个市场环境中,参与工会组织的‘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确实给行内提供了提升技术、创新发展的机会。”
大涌镇被誉为中国红木产业之都,拥有超过300家红木家具生产企业,年产值超过10亿元。然而,行业的现状却并不乐观,产品同质化、原材料价格上涨、竞争日益激烈,令许多企业面临困境。2024年以来,中山市和大涌镇的工会积极行动,多次邀请厉国阳等行业专家聚在一起,深度探讨如何推动红木家具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深入交流中,厉国阳等劳模工匠明确指出,目前中山红木家具行业还未形成强烈的工匠精神,粗放型生产模式难以保证产品质量,而优质的品牌创建又极为稀缺,消费信心受到冲击。此外,随着板式家具和欧式家具的迅速崛起,传统红木家具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大涌镇的家具款式也显得较为陈旧,过于局限的市场定位将行业发展锁住。
在去年的一次访企走访中,厉国阳感慨道,红木雕刻行业正在经历人才断层的问题。他估计,近年来约有90%的雕刻工匠选择了离开。“厂房租赁成本高昂,很多企业因而偏向低成本的流水线生产,而忽视了工艺的沉淀。”他还提到,“行业亟需一种‘出品即作品’的决心,而非疫当今的低价竞争。”针对当前的问题,厉国阳提出了两大核心建议:一是推动智能化的机械制造转型,实现产品一致性和精确度;二是促进校企合作,建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专业技能的竞赛和培训,培育更多的实际操作人才,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下,中山市开始充分发挥本地红木家具制造产业的人才优势,组建了由劳模工匠与高等院校共同组成的技术服务队,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校企合作,探索红木家具实现智能化的路径,形成了工会为企业提供双向支持的良性局面。
面对新时代的挑战,厉国阳积极引入AI技术用于设计和生产。他在工作室引入了AI出图润色和数控机床的应用,将传统手工雕刻的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一。他自信地表示:“AI技术能够帮助我们进行三维建模,而数控机床则能帮助我们去除底部杂质,让工匠们能专注于羽毛纹理等细节的雕刻。”
在他看来,行业共同推进智能制造机械化转型,建立专家人才库,将极大提升创作效率和产出水平。2024年11月,厉国阳随中山市总工会赴潮州市进行产业调研。在两地工匠的深度对话中,潮州将传统工艺与文旅融合,为中山提供启示。他认为,推动红木家具与灯饰等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将是红木行业未来探索的新方向。“全屋定制的潮流不会让红木家具成为孤立的存在,而是需要与其他设计元素相结合。”
除了专注个人所在领域的创新,厉国阳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参与劳模工匠的‘百千万工程’行动,围绕农业产业的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乡村建设与产业升级有相通之处:“既要保留乡土文化,又需注入现代设计理念,beat365登录就如红木家具不能仅仅仿古,而应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的‘新中式’。”
展望未来,beat365登录厉国阳透露,中山正在积极打造“工匠之都”。集技能竞赛、创新工作室于一体的平台让工匠们得以展现自我,走出幕后。他寄望于工匠精神的传承,坚信匠人们可以以创新的姿态拥抱万变的市场,只要刀锋始终指向最初的梦想,雕琢的将不仅仅是红木家具,更多的是一个行业的光明未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beat365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