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城市应该让文化浸润城市肌理、让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文化在与现代生活的对话中焕新。”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北京市委主委刘忠范建议,在北京试点,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雕塑景观体系,形成古都“街巷文化”品牌,让文化像空气一样弥漫京华大地。
“漫步巴黎街头,奥古斯特·罗丹的《思想者》雕像与雨果雕像相映成趣,这些城市雕塑不仅是艺术品的陈列,更是民族精神的图腾、民族文化基因的立体呈现。”刘忠范认为,北京是文化之都,亟需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雕塑景观体系,让历史人物从典籍中走出来,在城市中重生,在生活中再现。他建议,发挥雕塑“美化、传承、展示、铭记”的作用,beat365网址在一条条街巷,通过一个个历史人物雕塑,营造属于中国人的精神家园,让文化元素如春雨般润物细无声,形成古都的“街巷文化”品牌,彰显文化自信。
刘忠范建议,用好公园等开放空间资源,建设“博物馆型城市”,打造文化自信的时空走廊。通过设置历史人物雕塑,beat365网址让历史和文化从玻璃展柜中走出来,走进百姓生活中,拉近大众与文物之间的距离,“也是借由这种展示,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历史,接受文化熏陶,筑牢文化自信基石”。
“推进‘街巷文化’建设不是政府的独角戏,需要凝聚社会各界智慧。”刘忠范建议,以政协和统战系统为纽带,由各派的科学家、艺术家、文史专家、历史学家、雕塑家以及市民代表组成“街巷文化建设委员会”,共同参与雕塑设计和评审,严格把控雕塑品质。在发挥好政府部门监督作用的同时,引入第三方参与建设和维护,营造城市雕塑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新气象。
全国人大代表,董事长、总经理冯兴亚今年重点关注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和践行汽车行业社会责任等内容,为推动汽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汽车强国建言献策。具体建议包括,破解海外销售汽车缺陷零部件“回国检测难”问题;加快推广普及无障碍汽车;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逐步统一换电标准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持续“出海”,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但受限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海外销售汽车缺陷零部件“回国检测难”,影响企业海外售后服务响应速度及成本,不利于树立中国品牌良好的海外形象。对此,冯兴亚希望逐步放开进口限制,短期可建立回收试点,长期可修订法规标准、优化流程,破解“回国难”的问题。
随着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已经运行了5至8年的动力电池即将迎来大规模的退役期。如何更好地对动力进行回收利用,成为汽车产业链的新课题。针对现行法规位阶较低、现有动力利用回收产能明显过剩、企业质量良莠不齐等问题,冯兴亚希望尽快出台专项法规标准、加快产业规划、优化产能布局、完善监管措施推动规范运营。
无障碍车是保障特殊群体出行的关键工具,但现有无障碍汽车数量少、开发成本高、改装难,数量与需求量完全不匹配。截至2023年末,国内无障碍车总销量仅1000多辆,远远无法满足过亿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
对此,冯兴亚关注“加快推广普及无障碍汽车”,希望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无障碍车产业发展,放宽合法改装范围,健全配套服务体系,加快无障碍汽车的推广普及,为特殊群体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换电模式作为与充电模式并列的汽车主要补能模式,既符合双碳战略,也能有效解决补电难问题,具备明显优势。然而,目前全国乘用车换电站保有量仅4200余座,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换电建设成本高企、规划布局整体滞后、电池标准缺乏统一等问题尚待解决。对此,冯兴亚希望加大换电模式政策力度、加快统筹规划布局、逐步统一换电标准等多措并举加速推广。
此外,深入落实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扎实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冯兴亚今年关注的重要方向。立足于汽车行业融合发展,他关注“电动汽车产业与载人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产业融合发展”和“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为作为新质生产力典型代表的低空经济和人形产业发展献计献策。
是我国经济发展增长的新引擎,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是的重要载体,也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也早有布局。结合企业实践和对产业的洞察,就如何推动eVTOL产业的发展,冯兴亚希望通过集群发展、共享电车技术、产学研协作及跨部门机制优化,推动与电车产业融合,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针对人形产业,冯兴亚认为,人形机器人发展处于“国外领先,国内追赶”的阶段,产业加快发展已刻不容缓。他希望加快政策规划,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加快示范应用进程并加速推广。
“流通前联亿万小农户,后接数亿城市消费者,既关系着农民的‘钱袋子’,又关系着市民的‘菜篮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首农食品集团知联会会长唐俊杰建议,建设国家级“菜篮子”,筑牢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保障体系。
唐俊杰说,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菜篮子”工程为保障生鲜供应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代变迁,也出现一些亟待提升的问题。比如“菜篮子”工程建设具有较强的地域特性,国有企业尤其是国资央企对批发市场布局不足,各地批发市场缺乏联动机制,未能形成全国“一盘棋”,也就缺乏有效市场组织和机制将各区域的农产品批发统筹起来,难以形成信息共享机制,调剂余缺、保供稳价功能弱。
“要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级‘菜篮子’,提升果蔬等农副产品安全保障能力,由保地方到保全国,甚至通过集采统购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生鲜农产品供应保障能力,加强我国农产品在全球果蔬市场的影响力。”唐俊杰建议,要将农批市场上升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地位,强化顶层设计,增强国有经济对农产品批发市场渠道控制能力,在36个主要大中城市形成国家级“菜篮子”市场体系。
“要提高农批行业集中度,强化以数智化建设为核心的第三代农批市场升级,鼓励通过并购重组、业务合作、建立数据共享和交易平台等方式,搭建全国农产品流通大数据平台。”唐俊杰说,这个平台还能起到信息发布和预期引导作用,调剂余缺,推动我国农产品向“以销定产”转变。
唐俊杰建议,在这个过程中,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国有资本投资,推进数智化转型,推动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联盟化和一体化发展,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以农批市场数智化转型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升农产品流通结构性效率,更好地发挥食品安全、民生保供、应急能力建设,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