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李家大院為主的旅游產業鼓起了村民的腰包,千畝示范果園讓果農笑顏綻放,豐富的文娛活動為鄉村生活增添詩意……在萬榮縣高村鎮閆景村,一幅和美鄉村新圖景徐徐展開。
閆景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也是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近年來,閆景村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積極改善人居環境,道路變得更開闊,村貌變得更整潔,游客體驗感和村民幸福感交織交融。
從環境蝶變到治理有序,從產業興旺到鄉風文明,閆景村借助農文旅融合“大市場”,正一步步把鄉村全面振興的美好藍圖變為現實。
古香古色的傳統民居、精妙絕倫的磚木石雕、目不暇接的楹聯匾額……閆景村內的李家大院景區,融匯南北、貫通中西的傳統建筑相映成趣,李家三代十位當家人的善行史讓人回味無窮。
小村庄得到“大流量”,閆景村把李家大院景區的優勢轉化為村民致富增收的新路子。
“李家大院是國家4A級旅游景區,年均接待游客40余萬人次。”閆景村黨支部書記李瑾說,近年來,村裡開始探索“特優農業+鄉村旅游”模式,帶動就業150余人,人均年增收5萬元左右,村民吃上了“文旅飯”。
——挖掘李家大院善文化特質,村民參與新編蒲劇《李家大院之博施濟眾》和《萬裡接親》《施粥濟貧》等實景演藝﹔
——發展農戶自主經營民宿27家,培育“晉商少奶奶”旅拍、特色小吃、農家樂等場景業態73家,構建起“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體驗式旅游線路﹔
——搭建數字鄉村雲平台,提供李家大院線上VR體驗及美食推介、住行攻略等服務……
鄉土鄉音、鄉容鄉貌變得可感可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游客來到閆景村觀賞游玩。
農文旅融合,不僅要打好文化牌、做活旅游生態,還需筑牢農業本底。在閆景村未來果園,水肥一體化滴灌、矮化密植栽培、農情監測等農業技術落地生根,蘋果、獼猴桃、櫻桃等7大果品成林成片。
“我們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打造的未來果園,是集新模式、beat365app新技術、新品種於一體的現代果業示范基地。”李瑾表示,在“三新”果園的帶動下,全村種植蘋果3889畝,年產值6869萬元。
“平時打理果樹,農閑時就在景區附近擺個小吃攤,一年下來能掙不少。”村民寧志彪正在田間修剪樹枝,靠著20多畝“金蘋果”和小吃攤,自家年收入突破了20萬元。
目前,閆景村推出了果園觀光、勞動教育、農事研學、水果採摘等農業旅游項目,以滿足游客不同體驗需求。農文旅融合正在成為這片土地的“致富密碼”。
漫步閆景村,村道干淨整潔、庭院窗明幾淨,白牆灰瓦的民居鱗次櫛比,寬闊平坦的大路穿村而過……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村民樊小海連連點贊:“村裡的環境好了,生活更加舒心了。”
過去的閆景村是另一番光景。道路狹窄,錯車會車不方便,路旁半米高的雜草遮擋視線,而讓村長寧培齊最為頭疼的是垃圾問題。“那會兒村裡的垃圾桶比較少,有村民嫌遠就會到處亂扔,尤其是紅白事后,滿地的垃圾沒人管,不少外來游客都對村內環境連連搖頭。”
旅游要發展,綠色是底色。為補齊環境短板,閆景村“兩委”以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為引領,堅持“清、拆、改、種、建”五治並舉,投資150余萬元,用於垃圾治理、污水處理、庭院美化等,實現硬化、淨化、綠化、亮化全覆蓋。
“全村通過安排專人專車收集、組織巡查督促隊等措施,徹底整治了垃圾亂扔亂堆亂放,同時在今年新建了污水處理站、垃圾中轉站,極大改善了鄉村環境。”寧培齊介紹,截至目前,全村共清理垃圾4000余立方米,拓寬53條大小街道,拆除133處危牆危房,安裝180余盞路燈,線路整改后全部上牆,並對村庄主街道進行了立面改造。
黃土溝壑打造成主題博覽園,閑置宅基地變身小游園,干涸泊池重新注入活水……昔日小山村成了不少游客“夢回老家”的心靈驛站。“和幾年前的光景大不相同,沒想到閆景村變得這樣美。”西安的游客張哲斌重游李家大院,看到閆景村的新貌后,預訂了一間九號院民宿的客房。
從雜物堆砌到四處見綠,從房舍殘舊到村庄煥新,擦亮底色的美麗閆景正鼓起鄉親們的錢袋子。“未來要對村民舊居進行更多改造,不搞大拆大建,讓鄉村旅游保持原汁原味。”寧培齊說。
進入農閑期,村民的生活節奏慢了下來。午后,閆景村黨群服務中心的多功能活動室內人頭攢動。棋盤室裡,幾人正在對弈﹔在書畫室,有人揮毫潑墨﹔在閱讀室,讀者沉浸書海……
“和美鄉村不是冷冰冰的農村,而是充滿‘人情味’和鄉愁的地方,是聚人心、聚人氣的農村。”寧培齊說,隻有優先把最基本的公共服務、最必需的基礎設施配套到位,才能讓村民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鄉村全面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在學用“千萬工程”經驗的實踐中,閆景村不斷推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公共資源向村內延伸,老年日間照料中心、標准化村衛生室、鄉村幼兒園等民生設施應有盡有,各種活動精彩紛呈——在李家大院舉辦“樂善媽媽團”舞蹈比賽,春節、重陽節期間在數智文化禮堂進行表演……閆景村正努力成為村民身有所棲、心有所依的美好家園。beat365app
在此之余,閆景村還借力數字化為村民幸福生活加碼。“村民通過‘i沃鄉村’小程序,在‘村民說事’板塊反映問題后,村干部會及時上門處理,形成‘村民說、干部辦、村民評’的機制。”寧培齊拿出手機展示了該數字平台,記者看到,村民還能在小程序上進行挂號、獲取法律援助、學習農業知識等操作。
應用場景日漸豐富,智慧鄉村初具雛形。獲評全國500強數字鄉村標杆村、入選全省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智慧閆景不斷激發新活力。
青山不墨千秋畫。孤峰山下的閆景村入目皆景,氤氳著祥和氣息,一幅鄉村振興的生動畫卷將被繼續提筆勾勒。(郭正)
“今年前9個月我家收入一共3.1萬多元,僅通過土地流轉種植馬鈴薯和在基地干活,收入就增加了1萬多元。”在山西省陽泉市盂縣東梁鄉東梁村,村民王建明掰著手指算起豐收賬。…
戴上眼鏡,躺在沙發上,眼前出現虛擬場景:自己仿佛在飛躍高山峽谷,雄鷹不時從身旁掠過,風聲呼呼作響。忽然,一個360度的大轉體,讓人發出驚呼,倍覺興奮。…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