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村的工作室,清幽的木头香味扑面而来,里面摆满了琳琅满目、造型精致的木根雕作品,俨然一个由木头构成的艺术世界。
闽侯素有“中国根艺美术之乡”的美誉,木根雕是闽侯乃至福州的一个重要文化艺术产业,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日前,记者探访闽侯木根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了解这项赋予树根新生命的技艺。
在张其仕的工作室,造型各异的木根雕作品中,二楼展厅的《打肉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作品展示了两名打肉燕师傅聚精会神用木槌敲打案板上的精肉的场景,展示了福州传统小吃肉燕“千锤百炼”的制作过程。这个刻印在福州人心中的经典画面,通过张其仕的根雕作品呈现出来,让人身临其境,似乎能听到“梆!梆!梆!”的敲打声。
15岁开始与木根雕结缘,从业40多年,木根雕早已成为张其仕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挚爱。“他为了雕刻一组关于牛的作品,每天都去牛棚观察牛的神态。”张其仕的爱人打趣说道。
“我在创作过程中,有时睡觉都会在梦中琢磨怎样才能把作品雕刻好。”张其仕说。发自内心的热爱和钻研,成就了张其仕的工匠精神:他被评为中国木雕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福州市劳动模范……作品《黄杨渔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刻画老子形象的作品《悟》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系列作品《三十六行》荣获第二届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百鹤金鼎奖”,也是福州唯一的获奖者。
据了解,闽侯木根雕品种多样,题材丰富,最鼎盛时期曾经有三四千家木根雕生产企业。如今,全县木根雕生产企业有300家,经营企业有500家左右,涉及微商电商、大板、实木家具等。各类销售从业人员有一万多人,年交易额20亿元至30亿元左右。
“前些年木根雕主要出口到东南亚国家,近两年转向国内市场,山东、北京、上海等地成为了木根雕的主要市场。”张其仕坦言,最近几年木根雕的销售受到了一定冲击,销量有所下滑,行业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木雕刻的是木,塑的是魂。直抵人心的艺术永远有生命力。”面临挑战,张其仕充满信心。今年春节期间,张其仕工作室每天都有来自浙江、江西、北京等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看到众多造型独特、工艺高超的木根雕作品,游客们叹为观止,一些当场下单,买回去作为纪念品。
过去,木根雕作品主要以大型雕刻为主,而今,越来越多“小而美”、具有创意和趣味性的作品受到了市场青睐。
“现在市场上更欢迎小件作品,我们也随之作出了调整。”在张其仕的工作室,记者看到了一组栩栩如生的金鱼作品。“金鱼是闽侯的特色产业,这组金鱼木雕是我们和首邑产投集团合作的文创产品,作为伴手礼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张其仕告诉记者,木根雕也在根据市场需求与时俱进。“很多手艺人的技艺并不过时,而是需要一个平台,让手艺人创造出有时代感的作品。”张其仕说。
非遗传承需要年轻人的力量。如今,张其仕的儿女也加入了这项事业,为木根雕非遗代表性项目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张其仕看来,非遗传承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借助大学城的属地优势,张其仕与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州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建教学实践基地,beat365注册校地合作,共同培养技术人才。“传统手艺人的技艺扎实,大学生们的‘金点子’层出不穷,两者结合,能让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焕发新的生命。”返回搜狐,查看更多